Hole

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

张三坚回来了 2025年6月2日 05:12

前一阵子朋友推荐了我一本书《抓落叶》,初始听到这个充满童趣的书名,看到可爱的封面,还以为是本治愈童话故事,渐渐读下来心里却十分潮湿。它表达出来的悲伤不是用极端爆裂的词汇营造的,反而是像涓涓极地冰流一样浸到脊骨的伤感。

小说的结构很有趣,在四个章回里工整地记录了男主人公从幼年、少年、中年直至老年的时间线,流畅平滑地在小说文字和角色人生组成二维空间里曲笔。除此之外呢,在每章回中穿插了发生在地球之外的另一视角的探照,文字和想象的张力突然从二维进入立体空间,线性叙事穿插着意识流,与其说是读一本不厚的小说,更像是在参与一项纯真者的发明,它把人的想象放在云端,是善是恐怖是暗还是勇敢,交给读者构建轮廓。

故事从幼小的主人公艾略特与哥哥在庭院抓落叶开始,橙黄橘绿的叶片伴着狂风从枝头落下,哥哥东撞西撞追着树叶跑炫耀自己的成果,弟弟以一种关爱儿童的眼神在旁默默围观😅,“我喜欢看着他像一个快乐的小丑在院子里跌跌撞撞地乱跑。”即使艾略特抓到树叶的数量比哥哥多得多,他也无意竞争和说穿,赢的感觉比输好,他喜欢赢,但他更喜欢和哥哥一起玩。即使他在家庭关系中,常因看似和同龄人不一样的行径被视为古怪乖僻,他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“怪物”,他试图进入书里描述的万物有灵的永恒之境,那里树能说话,石头有感觉,天气有意识。还有一位拥有巨大的心脏巨人,他能够与血肉之躯、木头、石头、天空等一切事物交流。

他的童年,以抓落叶游戏开始,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宽厚的包容体念了哥哥。在童年的结尾,自己被妈妈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面前。

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,讲述的是精神康复院里的故事。他们看得见奇异森林和麋鹿,看得见不存在的人,背着书包顶着锅盖睡在床底,这里野蛮生长的树可以一夜之间穿破围墙,这里可以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地上开出爆米花,在空中升起烟花,这里包容和宽待着生命的各种形态,这里是谁的疯人院,又是谁的乌托邦,又何必再问何谓“异人”,何谓“常人”。敏感就不能是一种健康的力量吗?

书里提出来一个“空洞理论”,在立体空间视角,造物者在创造一副躯体时,在胸腔内部、心脏旁边开出了一个洞。他们在实验室试图用光、用云、用情绪、用爱去填满,但无论填进去什么都被心脏源源不断地吸收进去。

造物者去到人间,想要通过实现人类愿望的方式来填补这个洞,但人类的愿望似乎永无止境,他们想要一次丰收、一个孩子、一款最新款游戏机,想要变美丽,想要复仇。

造物者似乎成就了一个历史上最幸运的人,实现了他所有的愿望,但当这位拥有天下人羡慕的人生再回到造物者前时,他无比绝望,用空洞的眼神看着造物者,说“我什么都有了,我没有什么愿望了,但我的心里有个洞,恐怕永远都无法填满。”

我无比认同人是为了心中那个缺失的空洞而活,所谓“大成若缺”,人生来便带着瑕疵,或是身体,或是灵魂。

空洞是真实的痛感,人人都祈求快乐,快乐有时并非最重要的,它让人麻痹,必要的痛让人感受到真实,痛把模糊的东西转为清晰,把迟钝的东西变得锋利,被伤害使爱的感知更尖锐。

空洞是未完的待续,未曾真正发生的情欲更接近永恒,未跨过去的界限是最奢侈的浪漫,未完成的遗憾不需要强求。

空洞激发潜在欲望,积极的欲望迸发野心和激情,有欲望所以有憧憬、有冒险、有人爬山、有人渡海、有人盯着火堆、有人去想象、有人没有理由奋不顾身地去做任何事。正如书里造物者对于无法弥补这个空洞痛苦不已时,他的上级说,“有的时候,这也让人类活了过来。让一切都活了起来。没有什么事完美的,生命在于奋斗,没有失败。”所以必须自己找到答案,否则答案没有意义。

又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《Me Before You》,男主家境优渥,崇尚户外运动,热爱自由,前往世界各地冒险,认为生命就应该浓墨重彩地着色在这些地方。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四肢瘫痪,漫长的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。他在经历情绪跌宕、他人的治愈、成熟的思考以后,最终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安乐死。他依旧眷恋生活,热爱风景,但这就是他为自己人生做主的方式。强大的人付诸得了丰盛的热烈,同样也承担得了残忍的绝望。

书中的男主人公同样有着一种欲望——轻生。他成年后离开家去到曼哈顿,在生活上,按部就班却仍有底线和原则的从事财务审计工作,与一位精英女律师恋爱又被背叛,继续围观哥哥在互联网浪潮中努力融入上流社会的表演。在精神上,他走进了自杀干预互助小组,倾听别人的故事,分享自己的经历,接连目睹着别人的离开,也试图用一颗子弹告别世界。

直到他遇见萨沙,不能免俗地说这应该是一场双向救赎,艾略特是唯一可以拆解萨沙在平庸商业化广告语里留下谜题的人,也是在萨沙生前唯一读过她的小说的人,他能为她做的是,最终帮她把小说出版,静静地放在书架上了,等待流动的人群阅过她的文字,经久她的时间。他们最终回归到乡村度过晚年,彼此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寻找、去爱世界、爱美好的瞬间,然后找到生命中所爱的人,恰好所爱的人也正爱着你,最后安然离开世界。

也许,空洞并不是不可填满,他和萨沙各有瑕疵,却又变成彼此的空洞填补了对方。跟其他书友交流时,他们有一些其他观点,他们认为,男主人公最终也没有填满这个洞,而是安然选择了和这个空洞共存。如果你们也去看了这本书,期待你们的观点🤔。

书里有意思的点还有在每个“在未来”的章节里,作者大开脑洞描绘了许多关于未来的设定。比如,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杀按钮,这项发明初始遭到强烈谴责却惊人地很畅销,在死亡率急速增长后,政府开始干预并推出补充条约,比如按钮按三次才能生效或必须有见证人在旁边才可以,于是人类放弃按钮回归了原始的方式。按钮继续进行技术革新,发明了一台探测人类心理真实欲望的仪器,按下按钮时,仪器会自动检测大脑中真正的意图,确定是有意识自杀后才会生效,结果自杀率猛降,人类没有那么想死了,因为按下按钮说出自己的愿望的过程,就是放下生命中的担忧、怨恨、后悔、自由、希望的过程。显然,人通过自杀仪器看见了潜意识的欲望,欲望是在似水流年里滔滔流着的希望。

“在未来”还有一种药丸💊,可以消解任何疾病和情绪。从十几岁的青春痘到白发皱纹,位置不理想的酒窝,只需每周吃一粒胶囊便能解决。随着药丸市场蓬勃发展,到处都是微笑、击掌和拥抱,眼泪少了,尖叫少了,监狱人口也少了。但科学家们发现自杀的数量和频率并没有减少,因为没有了恐惧,人们便不知道乱穿轨道、服用药剂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,没有了恐惧便没有对美好愿望和生活的渴望,而恐惧至少是避免死亡的必要条件。后来,人们停止了服用药丸,不再是害怕悲伤,而是不再害怕体验悲喜、体验世间的所有情绪。

情绪无论悲喜,刹那无论明灭,皆是上下四方,古往今来,宇宙共同作用的片刻尽兴。我们往往是用漏刻、日晷、钟表、四季更迭来记录时间,但时间本身是什么?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客体,一开始我没懂这本偏科幻哲学的小说为什么叫《抓落叶》,结合书中对于抓落叶的描写:

“树叶不是直线平缓坠落。落叶不可预测,充满活力,不循规蹈矩。不时悬空,暂停下降的过程,很难抓,但同时也是抓住它的最好机会。

一瞬间,树叶停滞在空中—如果你离得够近—一瞬间就够了。”

我大概有些明白了,叶片历经发芽、枝芽长成叶片、叶片慢慢吐绿进行光合作用、快速生长、再到逐渐枯黄、叶片凋落。我们无法干预每一圈年轮、每一簇枝芽本身生长节奏,也许正是落叶飘落下来的那一个瞬间才是我们当下能拥有的时间,我们有的只有当下片刻的欢愉,愿我们可以拥有瞬间和能感知瞬间心灵形态的能力。

(Photo By Me)

张三坚

551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
队长真的是最棒的。我为我最喜欢的队长感到骄傲。

翻译 Translate

我喜欢船长读书的声音。

翻译 Translate

我们出色的队长〜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,没有任何缺点。

翻译 Translate

看起来你的词汇量非常丰富。

翻译 Translate

每当读到船长的文字,我都忍不住赞叹不已。

翻译 Translate

我们出色的队长~
你擅长这样写吗?

翻译 Translate

羡慕船長的視角,這一幅的美景心靈之窗拍攝出來的

翻译 Translate

强大而不炫耀,是内心的丰富

翻译 Translate

不断充实自己、提升自己的心灵,才有平和的状态,才有深邃的智慧,才有坦然的处世哲学。

翻译 Translate

宝宝本来想着你推荐的,我也要把这本书看完,但是但是我看着看着就犯困了😭😭

翻译 Translate

本来想在读的这本书结束就看抓落叶,没想到这本实在是太催眠了,至今还没有读完😭

翻译 Translate

不知道为什么,《抓落叶》这本书还没敢看,但却有一种悲伤的感觉😞

翻译 Translate

哈哈哈哈,最后文章里的照片署名
Photo By 咪₍˄·͈༝·͈˄*₎◞ ̑̑

翻译 Translate

蜡烛的一生的唯一意义,就是被燃烧

翻译 Translate

有了火焰,蜡烛才成长蜡烛

翻译 Translate

你是我的火焰

翻译 Translate

你的善良和真诚,是这世间最温暖的底色

翻译 Translate

生活如钢琴,黑白键合奏才成音乐,扛过风雨即是晴空

翻译 Translate

人生无常,活着即福气;想爱就爱,想见就见,减少遗憾

翻译 Translate

内心强大者不依赖外界评价,为人处事靠自己,评说由他人

翻译 Translate